市场经济的信用管理与质量认证
作者:瑞祺咨询 来源:未知 发布日期:2019-10-11
“信用”是人们在经济、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信任。“信任”是相信而敢于托付的意思。信任与信用的关系除了在信用定义中的表示外,在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领域还有不同的表述。信任是在社会活动过程中,不同社会主体通过信用这一特质而形成的敢于相互托付的社会关系。本文将对市场经济的信用管理与质量认证的关系进行分析。
市场经济的信用管理与质量认证
认证的本质属性和作用是“传递信任”,认证机构通过组合如抽样、检测、检查、审核、评价、监督等技术活动,证明市场主体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相关规范或标准要求,采用专业的技术设备和手段,为社会主体的经济活动提供独立的信用保证,增强或提升信用的可信度(感知度),帮助社会主体间建立相互信任的经济关系。
经济学家认为,在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物物交换和货币交换对信用的需求是最迫切的,市场主体在相互信任的关系下,通过信用交易的形式,可以使交易不在即时交付和免于担保抵押的情形下顺利进行,这种信用交易是市场经济下交易成本最低且交易效率最高的市场交易方式,也是市场交易的*********形态。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阐述了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而信用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主要特征的观点,并指出“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的两个最强有力的杠杆。”
在社会信任关系的建设过程中,认证活动作为建立和强化信用度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通过认证等合格评定手段,可以有效帮助国家信用体系发挥作用,形成并强化相互信任的社会关系。在人的感知体系中,信任感产生安全感,而安全感则是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基础。相互信任的社会关系,一是在经济层面有效降低市场的交易成本,实现经济高质量和高效率增长;二是在国家治理层面提升政府对市场的治理水平并减少政府治理成本;三是在社会发展层面降低生产和生活成本,提高社会主体尤其是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同时,相互信任的社会关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而信用管理则是依法治国的必经之路,也是深化改革的致胜法宝。在依法治国上,信任是法治公平的保障。而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减少行政审批,减少行政干预,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信任则是“放管服”改革中“放”的关键。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在改革过程中施行的如“自我声明”“告知承诺”“年度报告”等形式的改革举措,其实质都是在采用信用管理的方式,培养社会主体形成“信则立、不信则废”的文化氛围,逐步向市场经济最高形态的信用经济过渡,向市场经济的高质量时代发展。
在经济发达国家信用体系发展过程中,信用中介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获取了大量的社会财富。美国可以说是世界信用交易最发达的国家,依靠市场法则和经济规律采用市场化的信用中介管理模式,造就了包括个人资信、企业征信、资信评价等领域的一大批社会信用服务机构。在经济发展中,信任交易的发展增强了美国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这种信用意识支配着美国人的社会行为。例如,在生产制造领域,美国UL认证的认证目录数据库、塑料数据库、RSCS(RoHS)数据库、卷标(标志)供货商数据库为全球企业提供数十万种产品、零件、材料的企业信息供生产制造企业选用。在消费市场,美国本土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会关注产品上的标识标注信息,并优先选择带有认证标志的产品。根据UL发布的信息,全球每年约有220亿个UL标志出现在各类获得UL认证的产品上,通过消费者对UL标志的信任,满足全球超过10亿消费者的采购需求,从而实现了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正向选择、逆向淘汰和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信用的服务将产生巨大的需求空间。
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逐步成熟和完善,社会主体的信用意识提升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而认证行业的未来发展可能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相契合。
一是降本增效的经济杠杆。在市场交易过程中,产品的复杂程度、服务的周期长度、产品及服务的自身风险以及市场主体的诚信风险都会增加交易成本。通过认证及合格评定活动所取得的有证明力度的信任,则可以有效降低经济交易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信任的经济杠杆作用会逐步显现。社会主体的认证成本从制度性交易成本中脱离,并转换为增强社会信用的生产经营性成本,通过取得的市场信任获取额外的经营资本和经营利润,实现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杠杆作用。
二是机构品牌竞争的白热化。品牌就是“信任”。认证的本质是传递信任,信任的建立需要靠每一个认证人员专业的技术、尽职的工作和尽责的服务。随着认证行业的改革,认证机构间的竞争白热化不可避免,而能否存活的关键就在认证机构的品牌。一个认证机构可以大而全,也可以小而专,但专业、责任与担当将是未来认证机构的核心竞争力。面对认证行业的逐步放开,认证机构需把握好市场经济必经的信用体系建设阶段,主动适应并开拓市场,树立起中国认证行业的民族品牌。
三是,人工智能的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物互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发展,认证活动过程中的抽样、检测、检查、审核、评价、监督等每一项都有着技术创新的空间,作为高技术服务业的认证行业,用技术引领服务的提升才是认证行业发展的出路。在认证活动的全过程引入“物联网+人工智能”,使认证过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才能让信任的传递速度与数字时代相匹配,才能更好发挥认证人员的价值,用认证人员的专业、尽职和服务,带动认证有效性的提升,以有效性的提升树立认证品牌,最终让品牌的价值在信用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双重作用下服务市场的发展,实现质量认证“传递信任、服务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