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台州瑞祺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官网!

打造产业巨龙 实现富民强省(图)

作者:瑞祺咨询    来源:瑞祺    发布日期:2012-09-29

 

 

 

 

 

 

 

 

 

 

 

 

 

 

 

 

 

 

 

 

 

 

中澳模式实现了农企双赢,催生了一条产业化巨龙。龙尾有力摆起来,仅庆云养鸭农场就发展到380多处;龙头高高昂起来,中澳集团由一个小型的养殖场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标准化农场显威力,龙身迅速壮大起来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如何破解“三农”问题,已经成为这个古老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立足农业,服务农民,中澳集团成立之初就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己任,并成功总结出了现代化农业模式以“1235”为核心的“中澳模式”,给整个家禽养殖业指明发展方向。

  1998年,“中澳模式”在鲁北平原上的庆云县叫响,并传向全国,带动30万农民共同走上致富之路,其成功经验入选联合国扶贫开发案例,向全世界推广。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用8个字赞誉中澳集团:与民稼穑,为国休戚。

  中澳集团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扶贫龙头企业、中国肉类食品行业50强企业,连续10年被评为AAA级信用企业,肉鸭综合生产能力位居中国同行业第一名。

  中澳集团拥有集种鸭繁育、鸭苗孵化、商品鸭养殖、肉鸭宰杀、熟食加工、饲料加工、羽绒加工、生物质发电一条龙的产业体系,建立了全国同行业中最完善的绿色产业发展链条。生产的去骨烤鸭销往世界上对食品要求最严格的欧盟市场。

  中澳集团先后通过了ISO9001、HACCP和IFS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肉鸭养殖农场被评为 “国家肉鸭生产标准化示范区”,产品获得 “绿色食品”称号,中澳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中澳集团荣获“山东省省长质量奖”。

  中澳集团重视科技创新,倡导绿色、低碳、环保,通过强强联合,与中船重工合作建设的生物质发电项目,使整个肉鸭养殖加工产业链实现了零污染、零排放。

  中澳集团董事长张洪波,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副会长,山东省工商联副主席,山东省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会长,德州市工商联主席。

  2007年,被授予“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称号;

  2008年,当选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2009年,被评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并受到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的亲切接见;

  201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并颁奖。

  2011年,被评为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

  2012年,被评为山东十大财经风云人物。产业化巨龙呼风唤雨

  庆云县一陈村养鸭场属于第六批养鸭农场。刚开始养大棚鸭时,人们还不认可,政府、企业要反复做工作。现在,人们看到养鸭真能赚钱,纷纷申请上大棚。人们如此“上赶着”要为企业养鸭子,是因为他们深知“中澳模式”好。

  中澳集团成立于1988年,历经20多年的努力探索,在国内首创了以“1235”为核心的“公司+专业合作社+金融+标准化农场+农户”订单养殖模式。“1”是指一个龙头,即以集团为龙头;“2”是“两高定价、农企双赢”,即高价赊销鸭苗、饲料和高价收购农户的商品鸭;“3”是“三赊销”,即公司与合作社签订订单合同,公司向农户赊销鸭苗、饲料,公司回收农户的商品鸭,实行保护价收购,无论产品走俏还是滞销,保证收购价格不变,现款结算,化解了农民的市场风险,双方构成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联合体;“5”是“五统一”,即公司对广大养鸭户实行统一供雏、统一供料、统一供药、统一防疫、统一回收宰杀的服务。

  实践证明,“中澳模式”实现了农企双赢,催生了一条产业化巨龙。农民利益有保障,“龙尾”有力摆起来,仅庆云养鸭农场就发展到380 多处;“龙头”高高昂起来,中澳集团由一个小型的养殖场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肉鸭存栏和年加工量达到8000万只;标准化农场显威力,“龙身”迅速壮大起来。农民变身企业工人

  庆云县王知县村过去是个养鸡专业村,由于组织化程度低、防疫不到位等原因,风险很大。2002年,他们与中澳集团合作,改养大棚鸭。养鸭农场场长王怀志说,“可以说只要能干活,就能养鸭赚钱。村里也有做其他生意的,但像养鸭这样风险小、难度低的生意还真没有。”

  “两高定价、三赊销”,通过专业合作社将企业与农户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庆云县东西歪村养殖农场农户张连科说,“高价赊销让养鸭成本变高,市场上鸭价即使比公司高,我们去卖也不合算,公司按合同价高价回收,使我们旱涝保收,不按合同办那不是傻吗?”通过高价赊销生产资料,高价回收产品,实现了养殖业的契约化生产。农企双方形成了互相制约、互信相依的利益共同体。鸭棚就是企业的车间,企业就是鸭农的市场。

  模式的难能可贵之处是在生产管理的标准化上格外到位。“五统一”克服了制约畜牧业发展标准化程度低的问题。所有养殖农场都配有专职技术员,公司技术部实行统一垂直管理。方方面面的标准、规程都严格统一、载入合同。比如,成鸭销售前7天禁用什么药、前13天禁用什么药,都严格按合同执行,技术员进行专门监督。连取暖的炉子,也要统一。据公司养鸭实验场技术员王秀环介绍,一开始,鸭农自制的取暖炉各式各样,有的不省煤,有的排烟不畅,鸭子煤气中毒甚至鸭棚失火的事时有发生。为解决这一问题,公司派出十几名员工,到东北等地取经,通过几十次试验,制造出了现在既省煤又安全的炉子,并在养鸭户中推广。张洪波分析道,“中国农民的分散养殖习惯是家禽业发展的致命弊端,非常难改变,导致了产品品质无法保证。即使在"公司+农户"的模式下,中间的防疫、养殖等标准也不可控,导致药残、品质等方面的隐患,一旦遭遇大城市或国际市场的技术壁垒就往往面临灭顶之灾。而我们通过标准化养殖农场建设,把养鸭变成企业整个产品流水线上的一个环节,从根本上消除了这一弊端。”

  模式的直接效果是提高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一个鸭棚,集中了农村的人力、土地资源和企业的资金、技术、市场资源,产出了比传统经营模式高得多的效益。鸭农刘学斌曾算了一笔账,“一个鸭棚占地二亩,如果是种庄稼,一年毛收入最多三四千元。而养一棚鸭子一年下来纯收入最低两万元。”

  模式成功的重要保证是龙头企业的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公司把鸭农的困难变成改进管理与服务的契机,借助“发现问题反馈信息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机制,实现了管理精细化、服务保姆化。以前,鸭农向中澳集团出售成品鸭,需邀请亲朋帮着把鸭子抓到鸭笼里,由于不够专业,既费时又很容易把鸭子抓伤。伤残鸭的收购价格特别低,鸭农还需花钱招待前来帮忙的亲朋,利益受到多重损失,公司由于鸭子伤残率高也受到损失。针对这一情况,公司创造性地组织了几支专业抓鸭队,免费为鸭农抓鸭子,用时大大缩短,产品合格率由88%提高到98%。因鸭子合格率提高,公司在支付抓鸭队的各种成本后,每年还可增收800万元,并帮助一部分青壮年就业增收,一举多得。首家合作社帮民致富

  2007年7月1日,在《农民合作社法》颁布实施的第一天,中澳集团成立了中国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庆云中澳肉鸭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打造了“政府+金融+龙头企业”帮农致富的成功模式,并且得到了国家开发银行的大力支持。

  参与庆云中澳养鸭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主要是为中澳集团进行生产配套的养鸭户,通过养鸭专业合作社的形式把广大养殖户组织起来,形成了“公司+专业合作社+金融+标准化农场+农户”的科学管理模式。

  鸭农都渴望发家致富,但由于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捆住了他们致富的脚步。鸭农缺资金,合作社就积极与金融部门联系,并成功取得了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的支持,有效解决了鸭农的资金难问题;鸭农缺市场,合作社通过积极谈判,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和中澳集团签订了长期的订单合同,有效解决了市场难问题;同时,合作社又联合中澳集团和当地的畜牧主管部门组织高素质的管理技术人员为鸭农进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系统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鸭农的养殖水平,增加了鸭农的经济收益。

  因此,中澳养鸭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为解决“三农”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由于肉鸭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在发展肉鸭养殖业的同时,也带动了饲料加工业、包装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拓宽了渠道,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承载众多寄托和期望

  中澳集团作为龙头企业,实际上替农民担起了风险。但是万一企业经营不下去了,鸭农们不就破产了吗?针对这个问题,中澳集团总裁张洪涛回答说,“只有倒下的企业,没有倒下的行业。只要我们始终走在行业前列,就不会倒下,农民的利益也就有保障。”

  中澳集团为此也积极探寻建设百年名企的路径,打造最能抗风浪的禽业航母。

  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总要比别人领先半步。在禽流感未爆发前,就提前谋划了应对措施,把防疫作为企业的生命,实行最严格的防疫制度。在一大批同行企业被禽流感击倒时,中澳却乘机崛起,化危机为机遇。在国家正式推出农业保险前,中澳就提前为鸭农投保。在很多企业对争取“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视而不见时,中澳人就锲而不舍地 “跑部进京”,靠着一股子韧劲和拼劲,终获成功,成为德州市县市区中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企业,赢得了与大企业合作的资本与底气。目前,与中澳合作生产饲料的东方希望集团、加工羽绒产品的浙江三弘集团都是国内同行业的前三名,利用鸭粪进行生物质发电的中船重工更是业界的翘楚。

  同时,中澳集团努力打造知名品牌,获中国驰名商标,提升市场占有率、品牌美誉度。目前,集团肉鸭产品已经占据了北京市场份额的30%,成为该市场的定价风向标。积极打造绿色产业

  面对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中澳集团积极打造绿色产业链条。不仅建立健全了一套生产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配套体系和完善的自检自控体系,而且还建立了产品追溯体系,从而形成了同行业中最完善的绿色产业发展链条。集团在国内率先通过了ISO9001和HACCP国际质量认证,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肉鸭专业生产企业,缔造了中国肉类工业最具影响力品牌中澳牌。由于公司产品质量过硬、业内品牌响亮,现在“中澳”肉鸭市场售价比同类产品每吨高出800元左右,但仍供不应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畜牧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玉满说,“畜牧业生产只有实现规模化、标准化,才能实现流通环节的批量化、市场化。"中澳模式"把农民集中到标准化养殖农场,组织进产业化链条中间,向农业标准化生产迈进了一大步,更符合中国国情,代表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庆云县东西歪村养鸭农场的青年鸭农张明,2007年底开始养鸭。过去,张明和妻子王凤改在天津打工,当谈及为什么返乡养鸭时,张明说,“在天津打工,一年也就是挣两万多块钱,老人、孩子撇在家里管不上。养中澳鸭,一个棚一年至少挣两万,在家门口也耽误不了照顾老人孩子。”由于年轻能干,他和妻子建了4个棚。

  千万个张明,因为养鸭而改变了处境,改变了自身,进而改变了环境,改造了一个古老产业,改造着传统的乡村。农民稳步增收的“黄金大道”

  王知县村养鸭农场场长王怀志,曾经在城市打过工,在村里养过鸡,从2002年开始养鸭,建了7个标准棚,10年下来已挣了30多万元。他说,“养中澳鸭子确实比打工强多了,尤其是对没有技术、打工没有年龄优势的人,是很好的出路。我们村里过去最穷的几户人家,养鸭后也都成了富裕户。我现在除了供孩子上大学,还在县城买了楼房。公司组织我们这些养鸭户坐飞机到海南、云南等地旅游,这样的日子过去连做梦也想不到啊。”

  “中澳模式”吸引带动广大农民投身肉鸭养殖业,庆云县及周边30万农民进入养殖产业链条。养殖农场发展到380多处,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庆云县一陈村养殖农场场长刘同贵说,“我今年52岁了,像我这个年龄的,不能外出打工,就和老伴养了两棚鸭,还能照看孙子。一个标准棚可养肉鸭2000多只。鸭子养殖周期短,一般为30到42天左右,去掉空棚消毒的时间,一年可养6批;一只鸭可获利2至4元,一年下来,一个标准棚一般可获利3万元左右,最差也能赚两万块钱。我们全村190多户人家、800多口人,100户参与养鸭,仅此一项,带动全村人均年增收2500元。”

  水涨船高,收入增加带来生活改善。东西歪村农民张世昌以前生活很贫困,一家几口人住在3间小土房里。2003年与中澳集团签订了从事肉鸭养殖的合同,养了4棚鸭子,当年就赚了8万多元。如今,家中盖起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还买了汽车。

  纵延横伸,左右配套,“中澳模式”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解决了城乡居民的就业问题。仅肉鸭生产环节就安置就业5000多人,还带动运输、包装、饲料、鸭笼制作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五星包装厂是一家以生产纸箱为主的企业,80%的产品用于包装中澳鸭产品。厂负责人张阳原是一名下岗职工,依托为中澳配套上马了这个项目,不仅每年有一笔不错的收入,还解决了50多人的就业问题。

  4月18日,东西歪村养鸭农场中鸭农们正在接受中澳肉鸭专业合作社举办的技术培训。50多岁的庄稼汉、40多岁的妇女,都听得认认真真。养鸭户张连科说,“不学习就不知道公司对鸭子喂养、打针、防潮的要求,如果出了问题按合同处罚,还是我们自己吃亏。公司每隔20天左右对我们集中培训一次,加上平时技术员手把手指导,慢慢地技术水平就提高了。”中澳集团养殖农场负责人柳之博说,“新农场开建前,必须先对鸭农进行理论培训、操作规程培训,然后才能开工建设。鸭农现在最喜欢学习,因为懂得了知识就是金钱。”

  “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正逐渐成长。天天和鸭农打交道的柳之博深有感触,“过去几千年的小农意识,导致很多农民自由、散漫、保守,自主性、自觉性差,对公司的规程遵守不严格、对公司的制度落实不到位。我们通过加强教育、培训、管理以及合同约束,使他们的组织性、纪律性、创造性和责任感大大增强,农民素质实现了根本性转变。”

  创新意识增强。在万粮张村养鸭农场,青年农民刘学斌自己设计的自动上料装置,悬挂在空中的传送带上,安有一个小电机和装料桶,通上电以后可以自动移动到鸭子的食槽上方,然后将料注入食槽。他对自己的发明颇为得意,“我是从公司安装的自动上水装置受到了启发。既然能自动上水,能不能自动上料?有了这个想法,就赶紧行动,现在已基本成型。有了这个东西,再也不用扛着料去喂鸭子了,劳动强度大大减轻,效率大大提高。”

  2005年2月,马徐村养鸭农场有6个鸭棚被大风刮跑,鸭农损失很大。中澳集团知道情况后,马上派人给每户鸭农送去8000元损失费,为鸭农解了燃眉之急。这件事也提醒了公司,今后绝不能因为自然灾害或不可预见因素让鸭农吃亏,公司随即做出决定,拿出200多万元给所有鸭棚都上了保险。

  冬季、夏季鸭子受气温影响,生长慢,鸭农收入降低,公司就给他们发季节补助;鸭棚潮湿会影响鸭子的质量,就免费给鸭农提供稻壳防潮;鸭农建大棚没有钱,公司出面协调金融部门为农民贷款……

  张洪波说得很实在,“做这些工作,也是从企业的长远发展出发,调动农民从事肉鸭产业的积极性。这些付出更应该看做我们企业的一种投入。一旦他们掌握了技术、有了效益,认可了这项产业,我们就不需要补贴了。”事实正是如此,现在,鸭农们都主动自己掏钱为鸭子上了保险。

  未来,中澳集团将继续加大肉鸭的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力争将肉鸭的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到************位。在发展肉鸭产业的同时,中澳集团将一如继往地支持新农村建设,为带动百万农民走上致富之路作出更大的贡献。

传 真:0576-89233868 | 咨询热线:0576-89217701 / 188-5769-6611 | E-MAIL:info@reachee.cn

分享给朋友


扫描二维码 关注瑞祺微信